近日,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总结评优工作,学校荣获全国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在团中央青发部、中国青年报共同举办的2023年“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遴选中,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在团中央青发部、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共同举办的2023年“我的返家乡实践故事”活动遴选中,培华学子王诗滢撰写的《培华青年三下乡:微光汇聚,青春逆行》获评优秀作品;
2023年,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团十九大重点工作部署,校团委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统筹部署、积极动员、精心组织,全面开展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及“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取得了显著育人成效。活动自6月启动以来,共组建团队228支、重点立项95支,参与学生3350人次,参与指导教师217人次,赴全国29个省份,87个市县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先后被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报道,累计发布新闻稿件3000余篇;形成实践报告、论文成果265篇。
——因势利导,全校动员,百支团队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为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夯实实践育人载体,强化实践育人成效,鼓励广大学生在生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学校在实践主体上下功夫,精心做好实践主题设计,涵盖“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暨红色学习实践活动、“宣传培华”职业生涯体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凝聚时代青春力量·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秦岭生态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倾听禁毒声音·共创绿色家园”青少年法治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巾帼志愿服务有爱”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活动、“我为美丽乡村代言”实践活动、专业实践类、“青春聚力乡村振兴-校地联动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大学生“返家乡”专项实践活动等九大专项实践工程。2023年暑假结合组建各级社会实践团队228支,参与人数达到3350人。
——因人制宜,多维宣传,充分发挥实践育人重要作用
培华青年走上“三下乡”实践岗位,以实践换取真知,扎根基层,服务社会,足迹覆盖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包含了乌鲁木齐、呼和浩特、贵阳、合肥、天水、赣州、长治、吕梁、运城、洛阳、井冈山、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汉中、安康、商洛、延安、榆林等87个市地县。2023年,半岛手机版下载 暑期社会实践共计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基地34个,收到来自各级收到来自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出具的实践证明、感谢信、锦旗共计418封(面)。共青团中央立项44项、省级重点立项5支,校级重点团队立项共计95支。发表市县级以上媒体报道共计3000余篇,其中人民日报、人民网、学习强国、新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报道478次,陕西日报、三秦学子、陕西高校网络思政中心等省级平台报道246次,中国青年网共计发表调研报告27篇。所有实践队共计制作实践总结视频238个,形成照片成果6438张,在中青网上刊发各类实践成果800余篇,撰写实践日志、心得体会、调研报告、返家乡故事等文字累计达到29.8万字。编印了《半岛手机版下载 2023年社会实践三下乡-实践团队风采录》、《半岛手机版下载 2023年社会实践三下乡-媒体报道风采录》、《半岛手机版下载 2023年社会实践三下乡-调研报告全记录》《半岛手机版下载 2023年社会实践三下乡-实践基地及实践证明全记录》《半岛手机版下载 “青春聚力乡村振兴-校地联动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之千阳、宜君专项社会实践成果集》等5本实践成果集,实践队发表高质量论文4篇,成功申报人文社科类课题2项,社会实践圆满完成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因力赋能,多方联动,党政部门有效联动保障实践
学校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文静为组长,党委工作部、党委学工部、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教务管理中心、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校长办公室、各二级学院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各院系也成立相关领导小组,调动全校资源服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校党委书记罗新远教授,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校长办公室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培华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并慰问实践队员;校团委书记杨媛及各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各级团干部分别前往各实践地慰问实践队员。同时,为实践队员全部购买保险并进行安全培训,达到安全培训与经费支持的双重保障。
——因材施教,专业实践,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助力育人
学校发挥学科育人优势,有力推动社会实践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助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结合本校八个二级学院专业特色,依托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法学系,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实践,把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带进寻常百姓家;依托传媒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组建新媒体传播类实践团和金融普法实践团,挖掘和推广实践服务所在地农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宿等资源,通过开展“我为家乡代言、我帮老乡上直播”等活动,探索实践基地“互联网+”“新媒体+”增收创收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依托医学院组建健康中国、送医下乡实践团队,为老乡开展义诊、指导用药、身体保健等活动,为提高老百姓医疗水平贡献力量;依托体育学院组建“以体育人、以文化人-圆梦工程”体育专业支教实践团,围绕学业辅导、日间照料、安全自护、心理疏导、文体活动等内容,为农村留守儿童等提供帮扶关爱;依托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开展科技普及、科技助农、专业拓展等专业实践活动,将专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发挥实践育人作用;依托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组建美丽乡村墙绘实践队和“一带一路——丝路寻芳助民族团结”新疆、甘肃专项实践队,为美丽乡村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接续传播贡献青春力量。
——因时制宜,立身为公,强化责任服务社会贡献力量
2023年度,在共青团中央开展社会实践“返家乡”工作的统筹部署中,学校也将大学生“返家乡”到政府见习活动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院两级团组织的积极动员下,培华青年积极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到乡村、到社区报到”,418名培华学子分赴家乡开展政府挂职工作,重要内容涵盖日常行政、医疗保障、党建团建、企业调研、生态环保、资料整合等内容,在社会的不同岗位上,践行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彰显服务社会的青年责任,展示了培华青年“学以致用”的宝贵品格。
——因地制宜,校地联动,搭建平台服务地方发展建设
立足学校实际,扎实推进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整合各类资源建成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基地,聚焦乡村振兴需求,倡导乡村文明新风,通过丰富多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各团队积极对接社会资源,打通校地合作通道,为社会实践奠定基础。通过校地联动,取到了非常好的实效。学校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贵阳、合肥、天水、赣州、长治、吕梁、运城、洛阳、井冈山、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汉中、安康、商洛、延安、榆林等54处实践地建立了实习实训、志愿服务、支医支教、法律普及、科技助农、社区服务、专业拓展等实践平台。有力推动社会实践基地规范化、常态化,以基地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助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实现校地双赢。
同时,为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校地联动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在宝鸡千阳县、铜川宜君县两地县委、县政府、团县委、乡村振兴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成立了半岛手机版下载 “青春聚力乡村振兴-校地联动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宜君专项实践团和千阳专项实践团,围绕理论宣讲、法律科普、科技兴农、乡村健康、爱心支教、产业调研等实践方向,共计成立了30支实践队(每县15支),实践足迹遍布两地的18个乡镇、26个村,服务村民近万人。发放调研问卷3000余个,开展“科普宣讲与老乡面对面”活动40场,发放“法律明白人-法律知识宣传手册”、“科普助农知识问答”、“普通话学习推广宣传手册”等各类宣传彩页及读本4000余份,形成调研报告18篇,形成具有“党建带团建”示范引领作用的微党课、微团课视频8个,极大程度上形成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地方发展建设的矩阵作用,赢得了两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服务群众的一致好评。
因需制宜,知行合一,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学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重要作用,把社会实践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将暑期社会实践变成一门大学必修课程。所有学生必须在毕业前最低达到30个实践活动积分,以活动积分兑换学分(兑换1.2学分,总学分为8分)。社会实践纳入到学分管理使之更有抓手和活力,从而把社会实践活动与人才培养有机统一。学校还积极构建“学业导师进行业务指导——辅导员教师主抓安全管理”协同推进开展的“双导师”三下乡社会实践指导团队。一大批专家教授和博士参与到社会实践项目的前期培训、业务指导,制定严格的培训大纲,并让每一位实践团成员参加实训,保证实践业务水平。